從“楓橋經驗”到“貴州特色” ——全省多元化解邁向品牌化
- 作者:何永利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3-10-27 14:02:44
歷經60年的不斷發展,“楓橋經驗”歷久彌新,彰顯了中國式基層社會治理的獨特優勢和強大活力。
隨著經濟發展,城鄉融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斷滿足。貴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方面深耕細作,探索出不少新路徑,多個具有“貴州特色”的多元化解品牌紛紛開花結果。近日,記者深入貴州多個市州,探訪各地在化解糾紛、服務群眾工作中的具體實踐。
六盤水:“四位一體”化解婚戀家庭糾紛
近日,六盤水市鐘山區黃土坡街道一李姓村民,因夫妻感情不和一氣之下跑回娘家。丈夫多次哀求不成,一怒之下揚言要“搞出大事”。
黃土坡街道“聯戶長”楊某通過入戶走訪獲得信息后,第一時間通過“數智平安貴州”微信小程序及時推送到社區、街道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在了解情況后,把夫妻二人請到綜治中心的“調解室”中,耐心勸說,最終解開了思想的“扣子”,夫妻和好如初。
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從針鋒相對到互相理解,在當地,常上演著這樣的“反轉劇”。
黃土坡街道綜治中心負責人黃坤介紹,婚戀糾紛已成為引發命案的主要風險源,為有效防止因婚戀矛盾糾紛化解處置不徹底引發命案的情況,鐘山區黃土坡街道因地制宜,建立婚戀家庭糾紛“推送、化解、管控、回訪”“四位一體”工作法,對婚戀糾紛各個時間節點、各項重點任務以及調處穩控方式和責任人作進一步規范細化,推動綜治、公安、部門、基層組織信息聯動、糾紛聯調,實現婚戀糾紛排查化解穩控閉環處置,有效降低命案風險,連續5年未發生命案。
首先,通過建立社區排查線、部門推送線、區域協同線“三線推送”機制,推動婚戀糾紛發現早。其次,建立綜治中心統籌攻堅“化”、職能部門履責主戰“調”、社區網格常態關注“勸”“三級化解”機制,推動婚戀糾紛化解實。
同時,建立精準摸排、精準管控、精準服務、“三步管控”機制,推動重點對象管控嚴。與此同時,建立明確回訪主體、明確回訪時限、明確回訪方式“三項回訪”機制,推動化解成效鞏固好。
畢節:“公道評說”提升矛盾調解質效
“公道評說,理行天下”。
10月20日,記者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只見鎮政府一房間內,“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句話格外引人注目。室內,桌椅擺放整齊、一塵不染,主持人、評說員、信訪群眾等桌牌有序擺放……
“我們已聯合人社局、交通局、財政局、長春堡鎮等單位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盡最大努力,幫助你們早日解決問題?!痹凇肮涝u說”室,評說員正在耐心解答一村民疑問。
長春堡鎮黨委書記張斌介紹,為有效破解信訪化解難題,長春堡鎮探索創新“公道評說”工作法,通過公道大家評、是非大家說,用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問題、化解群眾的矛盾,有效化解了纏訪鬧訪事項,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2018年以來,全鎮“公道評說”共處理合理信訪訴求123件,化解纏訪鬧訪越級訪33件。
而“公道評說”隊伍,必須是有威望、有公心、懂法律、老百姓信任的人員,以及部分“信訪人”才能選聘為公道評說員,用群眾勸導群眾、用身邊事引導身邊人。當選的“公道評說”人員,能力素質要強,要具備與群眾交流溝通、評說處理信訪問題的能力。其實,被當選的“公道評說”人,要會分類評說,如針對一般合理訴求,將群眾集中到點上開展評說予以解決;針對部分較復雜合理訴求,深入了解,多方評估,合情合理參與解決;針對不合理訴求,從政策情理上對信訪人進行勸說,打通信訪人心結,必要時引導通過司法途徑依法處理。同時,要會化解矛盾,如針對點上存在的個性問題,采取“一事一評議”、“一評一專班”方式,與當事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擺事實、講道理、論是非,評出公道;針對面上存在共性問題,采取“院壩會”“板凳會”等方式,將群眾集中起來,在群眾“家門口”說事、議事、評事;對于一時難以化解的復雜疑難糾紛,由鎮綜治中心分析研判,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化解。此外,要會宣講政策,如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將“公道評說”與風俗習慣、家教家風等結合起來,引導群眾維護社會公德,遵守家庭美德、提高個人品德,推動評說一起矛盾糾紛、宣傳一次法律法規、教育一方群眾、凈化一方社會風氣。
如今,在當地,“公道評說”得到了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弘揚了公平正義、遏制了歪風邪氣,有效控制了矛盾增量、減少了矛盾存量、防止了矛盾變量,有事先找“公道評說”成了當地群眾的共識。通過“公道評說”,讓信訪人明白纏訪、鬧訪和非正常上訪等方法解決不了問題,最終合理訴求必須依靠當地黨委、政府解決,既幫群眾解憂,也為政府解難,有效維護了信訪秩序,讓黨委政府從信訪問題中解脫出來。2018年以來,全鎮共化解矛盾糾紛324起。
“信訪人在參與公道評說、接受培訓教育過程中,用上訪的經歷‘現身說法’,在化解他人心結的同時也化解自己心結,最終實現‘負負得正’的治理效果,從而走向正軌,實現自身的轉化?!遍L春堡鎮黨委副書記鄭佳成介紹。
黔南:“321+N”“一站式”解紛
在羅甸縣邊陽鎮,進入綜治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一體化開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齊排布,讓人眼前一亮。
調處室、接訪室、法律服務室、心理疏導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井然有序。勞動監察、法律援助、信訪服務、綜合調處等4個實體化窗口正在有序辦理群眾需求,各部門協同配合,一站式解決糾紛,實現了群眾辦事解憂“最多跑一地”。
羅甸縣邊陽鎮政法委員鄢登雷介紹,近年來,當地探索建立集信訪、調解、訴訟、法律援助、心理安撫、治安管理等于一體的“321+N”(鎮綜治中心、鎮信訪聯席辦、鎮公共服務中心3個站所分類負責,多元化調處中心和律師事務所2個力量輔助,1個人民法庭司法確認保障,N個職能站所參與)“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引發信訪、訴訟案件,實現“進一扇門、解萬般事”。
2020年以來,全鎮信訪重點對象由63人降為目前5人,未發生一起赴省進京非訪和集體訪事件;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由2020年50%上升至2022年99.12%。
“‘321+N’平臺,實現受理問題‘跑一站’。如針對一般性矛盾糾紛,分流到各窗口按照程序化解。針對疑難矛盾糾紛,縣委政法委、縣信訪局、縣人社局各自發揮自己的職能職責,統籌調度涉及的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直接面對群眾進行化解,實現群眾反映問題處理全覆蓋、無禁區?!绷_甸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閔端介紹,該平臺的構建,聚集融合了多方資源力量,增強了工作合力,確保了矛盾糾紛問題有人“統”、有人“化”、有人“擔”、有人“管”,實現了解決群眾問題“最多跑一站”,也實現解決訴求“最大化。
基層治,天下安。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道路上,貴州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創新推出一系列具有“貴州特色”的多元解紛模式,有效發揮了為民解困、為穩聚力、為訴減壓作用,全面實現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接下來,貴州將繼續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到群眾心坎里,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永利
編輯 羅華
二審 熊瑛
三審 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