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縮影”看貴州②丨絕地突圍 一步千年
- 作者:邱勝 鄭星 曹雪薇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2-10-16 20:07:25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年,貴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
山河成片,黔景無限。10月15日起,天眼新聞、當代先鋒網推出【十年“縮影”看貴州】系列報道,透過時間的標尺,從十個維度看見多彩貴州的非凡十年,看見新時代中國的偉大變革。
貴州,曾經受困于山
貧窮一直是沉重的標簽
貧困人口最多
貧困面積最大
貧困程度最深
貴州,如何擺脫貧困?
久困于窮 冀以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
貴州挾千鈞之勢、聚萬壑之力
向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發起總攻
共有923萬人脫貧
192萬人搬出大山
書寫了艱苦卓絕、煌煌赫赫的“千年之變”
書寫“千年之變”
山鄉煥新顏
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數萬公里通組硬化路接通村村寨寨,通電,通網,“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照明靠油”的日子不再有。
航拍榕江縣兩汪鄉長吉村加簸苗寨的通組公路。李長華 攝
書寫“千年之變”
山里人成新市民
易地扶貧搬遷,讓貴州192萬群眾搬出貧困大山,居新家、務新業,迎來嶄新人生,創造了中國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奇跡”。
搬進新家迎接新生活,鄭德線(右)和家人在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小區內散步。陳曦 攝
書寫“千年之變”
“石旮旯”長出“搖錢樹”
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亮名片,“綠葉子”成了“金葉子”、小辣椒成了大產業、刺梨果成了致富果,“滾山雞”“跑山?!薄涢煵阶咚姆?。
普定縣靛山韭黃種植基地。邱高順 攝
書寫“千年之變”
一張張笑臉綻放
全力補齊“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短板,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憂居”到“優居”,“民生三感”暖透心窩。
湄潭縣魚泉街道偏巖塘村莊。林明 攝
書寫“千年之變”,離不開“貴州戰法”:“四場硬仗”“五個體系”“六個堅持”“八要素”……貴州“系統工程”整體聯動、協同并進。
道真自治縣平模鎮興寶村,村民王傳楊家建起了小水窖,解決了用水難的問題。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勇 攝
書寫“千年之變”,離不開援黔力量:7個東部對口幫扶城市、40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統一戰線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參與社會幫扶的廣大企業,并肩作戰,合力攻堅。
中山市人民醫院通過粵黔協作對幫扶的六盤水市人民醫院開展手術指導。貴州圖片庫 發
書寫“千年之變”,離不開每一個平凡英雄:從五級書記率先垂范,到數十萬名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幫扶干部,每一個人都了不起。
姜仕坤、余永流、文偉紅……更是以生命赴使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戰貧壯歌。奇跡的背后,更匯聚著千千萬萬自立自強的基層干部群眾的力量。
黃大發、鄧迎香、王昭權……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閃耀在戰貧第一線。
今日之貴州,大地變了模樣,山村煥發生機。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新征程,貴州干群擼起袖子再出發。
2021年6月6日,在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游人在碼頭廣場表演舞蹈。史開心 攝
往期回顧→
統籌 成嘉廷
策劃 當代先鋒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 邱勝
視頻剪輯 鄭星
海報設計 曹雪薇
編輯 蘆曉娟
二審 鄧剛
三審 成嘉廷 陳海東
-
【古今滔滔】城中飛舞的“黃色粉末”,竟然是傳統保健食品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民間用松花粉來釀酒,“松花,甘、溫、無毒,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天眼新聞客戶端 2023-04-10 2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