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濟:普安龍溪石真是寶 從硯壺到酒瓶“火”出圈
- 作者:劉丹 陳龍 王穎 高航 黃太富 潘田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3-10-27 10:24:43
“我沒想到普安會是雕刻藝術的溫床,更沒想到我一個云南人會在這里創業扎根?!辟F州茶源硯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婁忠學在近10年里,人生經歷了兩個“沒想到”,而這一切,都與普安龍溪石有關。
近日,記者在普安縣茶源街道見到婁忠學,他個頭不高,說著一口“云普”,但和當地人一樣,愛喝“普安紅”。
茶源街道是萬畝茶場的所在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與“茶”相關的營生,可婁忠學偏偏做石頭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攢下百萬身家。
普安縣茶源街道
隨著他遞來的第一杯茶,點“石”成金的經歷,隨著裊裊茶香氤氳開來。
據《普安縣志》記載:城西九龍山產龍溪石,可琢之為硯,名曰“龍溪硯”。古往今來,龍溪石先是于1374年,因質地優良被發掘而制成硯臺傳承于世,隨后獲得晚清重臣張之洞贊之,其所作《龍溪硯記》認為龍溪石“不啻與玉質金星并重”??芍?,龍溪石并沒有名動天下,像一塊璞石藏于深山,尚需有識之士發掘、雕琢可成器。
2014年,婁忠學從云南到貴州創業,從事石碑雕刻工藝制作。他一刀在手,雕刻出世間萬千模樣,短短兩年,就在普安縣城立足,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露天雕刻廠。同年,普安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有茶葉,就有配套加工的茶壺和茶杯,現在市面上點檔次的茶具,偏好紫砂壺,我們普安的龍溪石與紫砂高度相似,可乘東風,把龍溪石發揚光大?!逼瞻部h相關部門負責人問婁忠學,“敢不敢把龍溪石結合茶產業,做出一番天地?”
貴州茶源硯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婁忠學
婁忠學沉吟片刻,說了兩個字:試試。
三天之后,他將一個用龍溪石雕刻的茶壺放在了對方面前。
這次,婁忠學正式回復了上次之問,還是兩個字:闖闖。
“婁一刀”正式開啟了龍溪石的創新創業之路。
雕一把茶壺,不難。但要雕出現代感,得到市場青睞,自己的“兩板斧”明顯水平不夠。于是,從2017年到2019年,婁忠學先后前往江蘇、福建、浙江等地學習雕刻技藝,他隨身會揣幾塊龍溪石把玩、端詳,日夜琢磨,既要在茶壺壺蓋雕出藤蔓,也要在杯底刻出玄機。
龍溪石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他榮獲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貴州能工巧匠選拔總決賽(雕)二等獎。至此,才算有了“畢業證”,敢正式“出道”。
婁忠學招兵買馬,有12個師傅愿意跟著闖天下。團隊已成形,打開銷路并不能守株待兔,“好酒也怕巷子深”,他主動出擊,與普安茶企以客源共享的方式開展合作?!拔业墓咎峁┎鑹?、茶具、硯臺,茶企提供茶葉,完成組合銷售?!彼⒉粷M足只在普安設立銷售點,是采取多點布局的策略,在江西、武漢、福建等地“火力全開”,一下子就將龍溪石硯、石壺推廣出去。
從一開始的單打獨斗到現在,婁忠學的露天雕刻廠已經擴展成近1000平米的專業廠房,還與本地三家茶企達成合作,今年年產值可達200余萬。
“今年,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有兩個‘要做到’:發揚龍溪石硯文化,開辟新的市場?!眾渲覍W告訴記者,為了發掘龍溪石更多價值,他將雕刻廢料研磨成粉,做成泥漿供小孩陶藝研學,實現傳承之意。
龍溪石雕刻廢料研磨成粉,做成的陶藝。
與此同時,自己也在積極尋找龍溪石的新賽道,為此,每天必看新聞報道,“了解政策、洞悉市場”,每年還不惜花費數十萬元研發龍溪石的新用途。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吧”婁忠學止不住笑意地透露,“龍溪石經過改良后,經過多方檢測,其所制酒壺有利于酒液的保存,而目前這一領域的貴州市場尚屬空白。我們已經得到省內一家酒企的賞識,預定了十萬個酒瓶?,F在與上海企業談合作,接下來,將全力以赴開辟酒壺市場……”
龍溪石硯壺
話音未落,便被突如其來的手機鈴聲打斷,是新訂單的咨詢。婁忠學信心滿滿,“對于現在的酒瓶市場而言,龍溪石是有能力去分一杯羹?!?/p>
這生意,越做越大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丹 陳龍
王穎 高航
海報設計 高航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太富 潘田
編輯 孫遠銘
二審 韋一茜
三審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