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快訊】拓銷路、優服務、送技能!貴州航天職院“三重紅利”賦能鄉村振興
- 作者:周朝義 楊超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3-10-27 19:16:45
“直播營銷熱火朝天,基層服務沾泥帶土, 技能人才不斷‘泉涌’……”近年來,航天職院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專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中,將課程改革、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有機融合,闖出了一條突出實訓實操實效的“校農合作教學”特色發展新路子,疊加釋放的“三重紅利”,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航職”力量。
電商助農 將“重理論”變“重實操”
“我們的產品是純天然綠色食品,誰買誰滿意!” “產品不滿意,七天可退換!”
近日,在航天職院學生食堂門口舉辦“分享優質農特產品 助力鄉村振興”線上線下銷售農特產品活動,在銷售過程中,學生將市場調研、電商營銷與推廣、直播營銷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利用線下推廣、線上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擴大產品的曝光度,展現出色的溝通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不僅掌握了電子商務工具和技術的能力,還加深對電子商務行業的認識和理解,切實提升了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
此次農特產品銷售活動,僅僅只是學院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一方面,航天職院電子商務教研室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的優勢和特點,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的設計和內容,使其更符合行業需求和學生發展,并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特別是與鄉村電商平臺、農業合作社等進行緊密合作,提供農村電商平臺運營、鄉村旅游推廣等實踐機會,并建立導師幫帶制度,邀請業界專家為學生提供指導和支持,通過師生與導師深入交流,提升師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另一方面,航天職院還定期舉辦電子商務專業學術研討會,邀請業內專家和學者分享最新的電商技術和發展趨勢,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基層服務 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
讓學生在鄉村“大熔爐”中淬煉成長,在鄉村“大課堂”中傾聽民聲,在鄉村“大舞臺”中綻放光彩!
一直以來,航天職院非常注重持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以及提高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能力。
今年暑假期間,計算機科學系組織30余名志愿者到余慶縣大烏江鎮新場村開展鄉村振興數字服務“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建團隊走出校園奔赴基層,帶上技術和教育理念,架起“田間課堂”,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走村入戶開展數字門牌認證安裝,向村民們耐心講解數字門牌的便捷之處,積極引導門牌認證安裝,一共完成新場村21個村民小組數字門牌安裝工作。同時,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勞動美,幫助村民們割稻子、收稻谷,體驗農民的艱辛與不易。以數字服務為載體,突出社會實踐,給學生上一堂生動的社會實踐課,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切實提高了綜合素質。
基礎科學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組織學生開展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中,以“參觀”“研習”“調研”為抓手,采取“實地調研+勞動教育+紅色教育”方式,通過助農采茶、實踐勞作、參觀突破烏江紀念園等活動,用行動傳遞關愛,助推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用青春的力量助力農村發展,盡顯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引領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技能培訓 打好鄉村振興“人才牌”
機械工程系充分發揮科教優勢和創新優勢,積極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提供創新成果和智庫支撐,不斷深化校企合作,送教入企助力農民優質就業,實現產業專業雙賦能,全力打造成最接地氣、最有特色、最具實效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基地。
以創新企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主抓手,機械工程系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讓一大批“中小企業”成為帶動一方群眾致富、振興鄉村發展的“生力軍”,引領、示范、帶動更多富余勞動力、留守婦女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開啟“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與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培訓課堂由教室搬到鄉村廠房,老師現場手把手傳技術、教方法,培育了一大批懂技術、有技能、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撐。
據統計,機械工程系已開展4期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共培訓300余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00余人次。
航天職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院將堅持以黨建引領專業發展,持續完善課程設計和內容,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建設特色專業,不斷加強育人路徑探索,深化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需求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實訓機會,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積極為鄉村發展培養工匠型技術技能人才,為開創百姓富、產業旺、生態美的鄉村振興圖景貢獻職教力量。
通訊員 楊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朝義
編輯 任偉
二審 肖知潞
三審 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