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系列報道②|湄潭縣龍鳳村:民族團結一家親 和美鄉村同振興
- 作者:李堅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3-10-27 11:02:43
編者按:2022年8月,國家民委出臺文件支持貴州省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省委省政府有力有效推進貴州省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相關工作。為系統挖掘和提煉示范創建的經驗做法,打造一批站得穩、叫得響,充分彰顯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切實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濃厚氛圍,聚焦遵義市一年來奮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有關成效,即日起,貴州日報報刊社黨建新聞部在“天眼新聞”客戶端“黨建經緯”頻道推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眼下,正是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集中征繳的關鍵期。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黨總支副書記余孝華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咨詢繳費標準、繳費方式的群眾電話不斷。
“余支書,今年的農村合作醫療,還是用手機自己繳費嗎?除了黔農云這個平臺,還有哪些軟件可以交?”龍鳳村寶洞壩組群眾王安武,通過電話咨詢繳費方式。掛完電話后,余孝華又再次把醫保繳費的最新政策文件,發送到了“寶洞壩信息聯絡”微信群中,群內300多名村民再一次接收到了繳費通知。
龍鳳村
王安武原是務川自治縣紅絲鄉月亮村人,家里兄弟姐妹較多,王安武成年后一直在外地發展,先后在湄潭縣核桃壩等地居住過,在湄潭居住了十余年后,最后打算定居在龍鳳村。
“聽村干部講,我們外地人可以在龍鳳村落戶,我第一時間就申請了,沒想到只花了一個月就成功了?!蓖醢参浣榻B,自2019年7月購買了宅基地以后,他們一家六口就正式成為了湄潭人,在當地務工也有了歸屬感。
龍鳳村民居庭院
外地農民能在湄潭擁有自己的宅基地,源于湄潭在探索農村各民族融合發展機制所做出的努力。2015年,中央選取湄潭等33個縣(區)分別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湄潭縣以龍鳳村作為宅基地試點,審議通過了《龍鳳村宅基地管理公約(試行)》,明確對在該村從事農業生產三年以上的外來農業人口,可通過申請有償獲得宅基地使用權。
“來自務川自治縣的王安武、駱金花夫婦,是貴州省首位在非戶籍地取得農村宅基地的農民?!变靥犊h統戰部副部長劉光亮介紹,湄潭縣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實施外來各族群眾安居保障工程,創造條件促進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為外來群眾提供就業、入學、就醫等民生保障,筑好共同發展的“巢”,真正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樂享幸福生活。
如今,3000多人的龍鳳村,依利用地處丘陵地帶,山川秀麗,田土肥沃的優勢,順利承擔了第三輪農村土地綜合改革一系列改革課題,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村容村貌的全面整治,讓民族團結進步與“茶旅一體化”有機融合,打造了田家溝萬花源、坪上生態茶園、俄公壩茶葉科技園區等茶旅一體化景區,打造了和美鄉村的湄潭樣板。
龍鳳村吸引了不少人來考察學習和旅游觀光
近年來,龍鳳村先后榮獲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改革現場教學點等稱號。
截至目前,從沿河、正安、務川等周邊縣到龍鳳村務工的人員達51戶300余人,其中少數民族25戶132人。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也從龍鳳村擴展到了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村等五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堅
編輯 馬紅梅
二審 孫蕙
三審 張齊